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2022秋季M6班)

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2022秋季M6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免费

一。反刍性思维知识的补充

1. 比较带来的负性情绪‘

2. 比较带来的焦虑感导致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自己无能力去减少差异(因为抑郁症带来的生理紊乱),更会带来负性情绪。

二。患者本人无法区分负性情绪,症状和负性思维的不同。

三。正念认知疗法

1. 去中心化:认知与现实二者的脱离过程。 

2. 放弃”解决”(抑郁症患者因为生理紊乱无法有能力进行问题解决,因此需要患者进行放弃解决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3.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3-01-06 · 0

重建早期记忆治疗

代际传递的影响:传递了父亲的角色。

出轨:反抗父亲代表防抗权威反抗社会规范,出轨希望爱人接纳自己,自己干坏事看对方是否包容自己,是否忠于自己,如同父亲一般的控制行为;对女性缺乏爱,对女性充满了同情,如同同情自己的母亲。

社会刻板印象和心理的社会刻板印象的吻合度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30 · 0

9. 语言再标签化:患者主观的标签化再进行客观的标签化。

10. 让患者感受到代际传递对自己的影响: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在做和父亲一样的做法对待自己的爱人。

11. 选择性压抑:患者选择忘记一些家庭经历,可能是患者对该经历过于痛苦选择了压抑的结果。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30 · 0

意象重组治疗:未完成事件变成完成事件,案例:与姥姥对话,媒灵灵魂对话。

8. 加入新元素:使事件更加完整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9 · 0

二)认知重构的方法

局限的搜索:易于寻找和自己负性观念相一致的信息,与自己相悖的观念视而不见。(痛苦重复,寻找乐观积极信息的能力差)

7. 识别意象:头脑中的意象活动导致认知的扭曲,达到情绪的刺激。

8. 连接完成意象和意象重组治疗:PTSD的治疗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9 · 0

二)认知重构的方法

局限的搜索:易于寻找和自己负性观念相一致的信息,与自己相悖的观念视而不见。(痛苦重复,寻找乐观积极信息的能力差)

3. 垂直下降技术:她不喜欢你,意味着什么?她不喜欢你,就意味着你很讨厌吗?如果没有人喜欢你,你觉得会怎样呢?永远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了解患者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4. 预期性焦虑:往往对于结果的内容是模糊且概念化的,由其引发一些糟糕的联想(询问对方什么样的联想),这些联想来源于社会,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自发意向性的特点,高估危险。

5. 去灾难化治疗:那又怎样?最可能的真实结果是什么(需要具体化)?这个结果是不是让你无法活了?这个结果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6. 垂直向上技术:结果发生之前的状态的询问。

7. 识别意象:患者很难识别到或者很难向咨询师表述出来,因为这些意象往往伴随着痛苦或者恐惧体验。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8 · 0

(五)与患者讨论情绪

1. 焦虑的成本和效益:使患者从情绪化推理达到理性推理。

情感支持,是否其他的应对方法?→ 推荐一些理性的推理和作业,收集理性推理的信息和材料。

(六)面质——挑战和质疑患者自动性思维,引起患者认知性矫正体验和内省

一)适度挑战:认知重构中,需要伴随情感关怀)

1. 不否定只是质疑

2. 换位思考

3. 质疑信念的真实性或有效性

4. 有无例外性

二)认知重构的方法

局限的搜索:易于寻找和自己负性观念相一致的信息,与自己相悖的观念视而不见。(痛苦重复,寻找乐观积极信息的能力差)

1. 重建认知过程中,患者积极的认知成分给予强化;

2. 核心信念的重建较难, 可以重建自动性思维和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的否定,会导致患者感受到了自己人格方面的否定,自尊会受到打击。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8 · 0

(四)初始个案认知概念化

1. 提供基本框架和假设。

Q1:该患者如何看待自己,他人,环境和未来?

Q2:他的基本信念(包括态度,期望和规则),思维是什么?

Q3:患者如何应对自己的功能不良认知?

个案概念化需要回答的问题:

1. 他为何这样做?2. 他为何这样评价自己?3. 他为何这样与我交流?4. 他为何运用这种应对方式去缓解压力?5. 他为何总是焦虑抑郁?6. 什么原因使他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注意:个案概念化需要被不停地修正和更改。

2. 个案概念化提供了案例的症状描述,引起问题的假说,问题的近期促发因素,发病的起源。

3. 个案概念化如何指导心理治疗?

① 确立治疗靶点(影响生活质量的需要改变,多个障碍背后隐藏的相同的心理机制的改变)。

② 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整合。

③ 应对好患者的不依从。(沟通障碍激活了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或者中间信念)

(五)和患者讨论情绪

1. 讨论焦虑的成本和效益

① 好处,坏处,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什么影响?预计会发生什么?

② 区别正常焦虑与问题焦虑(有用的焦虑和没用的焦虑)

情绪的处理:讨论情绪的价值,或者接纳情绪。

comment:逻辑性处理情绪问题觉得没多大用处,需要讨论的是,焦虑的是什么?自己希望的是什么?当自己的焦虑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8 · 0

具体化:

6. 解释患者问题特点和对情绪行为的影响。——为何你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自动性思维的加工特点:自动化,消极,选择性负性关注,标签化,绝对错误化,应该的暴政,高效价(偏执态度和观念泛化?)

7. 识别信念(中间信念与核心信念)

①对一类人,一类事有特定的态度和评价。

② 内容大多为“应该”,“假设”,“规则”成分。

③ 对自己,对外在的态度和行为策略,具有应对核心信念的功能。

8. 核心信念

①在不同的环境人事中展现的思维,可以归咎于一个态度观点,及核心信念。

②重建早期记忆

(三)帮助患者了解思维活动或信念于感知觉及情绪之间的关系(常见于重度抑郁)

1.往往不承认自己的认知问题,认为都是情绪问题。或者认为认知和情绪问题是一回事,或者认为认知和情绪问题是互不相干的(抗拒抑郁药, 认为药物可能改变情绪问题,但无法解决认知改变),需要向患者解释。

2. 解释痛苦强烈情绪的妨碍功能。

3. 往往对情绪的内容和强度有错误的认知,因此需要解释,比如适度紧张是正常的。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6 · 0

一. 建立治疗关系

1. 患者目标

情感取向

问题取向

两者兼而有之

2. 展现共情

角色共情,事件共情(事情具体化之后才可开展), 情绪共情,认知共情(语言精确,描述精确方面带来的共情效应)

3. 积极与患者合作

有效倾诉,适应谈话风格,引出反馈,避免隧道视野的负性影响。

二. 具体化——引出,识别负性不合理自动想法

1. 了解某个事情或情境的看法,感受,认知评价(自动性思维)。

2. 不同情绪和出现强烈反应时的看法。

3. 行为作业,记录想法。

4. 角色扮演,心理想象。

 

[展开全文]
黄天歌 · 2022-12-26 · 0

背景:在健康中国的大趋势下

让头脑健康,精神活动健康为目标。如何具体加强和实施心理健康战略。

[展开全文]
王波 · 2022-12-25 · 0

ABC理论框架结构,认知、刺激、生理。

自动性思维带有强迫性,由不得你的特性。

情绪是否发生变化,不仅能有刺激还有生理因素。

ABC诱发因素,易感因素,个人性格,环境因素《红楼梦》的大环境对于林黛玉的影响。

易感因素提示:看到个人的生活环境,背景因素。

保护性因素:个人、环境。

诱发事件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评价。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作用:

[展开全文]
李红梅 · 2022-12-20 · 0

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

消极完美主义有两个极端。YES OR NO。

[展开全文]
李红梅 · 2022-12-20 · 0

个案概念化

 

[展开全文]
张文鹏 · 2022-12-16 · 0

(二)建立治疗关系/治疗联盟

支持的、共情的关系和友善的环境---大部分患者需要

?患者来,是情感取向呢?还是问题取向?

1建立治疗关系策略---展现共情

包括:角色共情、事件共情、情绪共情、认知共情

共情的目标:1情绪改善; 2理性思维能力要小量提高(不逃避);3来访者要在认知水平上信赖咨询师

“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说到自尊心后,来访者的关注会更在理性层面,而弱化了情绪和情境体验

2积极与患者合作

1)让患者得到语言上的有效倾诉,和情绪上的有效倾诉。

2)接纳患者的谈话风格,并让自己与之相适应。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谈话风格会更特殊

如强迫性的人,一句肯定一句否定,展现出患者的谨慎

如有的患者,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

3)引出反馈。

在会谈快结束的时候,咨询师反问患者:

“你对今天的会谈有什么想法啊?” “你觉得有什么地方我理解错了,或者没有理解?”

3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治疗师可能出现的问题

1)缺乏共情,和患者讲“大道理”,患者为治疗师自己的价值观服务

2)只是一味讨好患者

3)“隧道视野”,患者为治疗师自己的知识服务

(三)引出并识别负性不合理的自动想法(又称具体化)

1了解对某些事件或情境的看法。

“这个情境对你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最糟糕的是哪个部分?”

2确认在一些特定的事件或情境下,患者的感受是什么?当时患者的认知评价/自动化思维是什么?

3确认不同的情绪和在出现强烈情绪反应时的看法。

“情绪上你觉得怎么样? 你想到了什么?”

4安排一些行为作业,并记录同时出现的想法和念头。

5从角色扮演或心理想象中了解负性自动性思维。

“当你说出了,或在内心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时,你是什么感受?”

 

 

 

 

 

 

[展开全文]
张文鹏 · 2022-12-10 · 0

二 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

(一)治疗行程相对短。

动力学的,会用2-3年。

再抚育---》促进患者的社会化

(二)认知治疗具有结构性

(三)围绕现实问题展开,但关注早期成长经历对当今问题行为的影响

(四)教会患者识别、评价、替代和改变自己的功能不良的想法和信念

(五)平等合作的治疗性医患关系

(六)结构化的研究方法,提出假设(认知模型)进行验证和结果评价。

三 经典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第一步)收集信息与情绪评估

1怎样收集信息?

答:要具体化;要中立化。

你能不能说的具体点?在你们家里发生了什么?

1)事件具体化---起因、过程和结果;

2)人物具体化---如你老公回到家他的态度、表情、行为,都是什么?

3)动机具体化---包括双方的动机;如,领导为什么打压你?他的动机可能是什么?你的动机呢,你是为了什么而和他抗争?

4)情绪和感受具体化。如,妈妈这样对你,你的感受是什么?

5)身体感觉具体化。如,掉到冰窟里,是什么感觉呢?

 

[展开全文]
张文鹏 · 2022-12-09 · 0

2在核心信念的基础上往往构成了一类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早期会形成某种不健康的与重要他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并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

1)对某些重要情绪情感敏感,但无论是对对方情感体验的准确性和方向性都存在很大误差。就像一个哈哈镜,对自己的评价是歪曲的,对别人的评价也是歪曲的。

2)对某些重要情感过度追求或逃避现象。

如:关爱、依恋、安全感、尊重

3)很难与对方---包括亲密关系的人或一般朋友---交流和共享这些重要情感。

3面对早期成长经历中发生的核心情感需要受阻,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形成一类防御并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后

在核心信念的基础上表现出不健康的解决问题模式(包含某些特定的态度和行为)

1形成某种情结,对一些特定的人或事情很敏感、脆弱的。

2认为这些人或事情暗含着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潜在的风险等。

3上述对风险和脆弱性等感知可能是准确的,但大多是不准确的。

4防御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反应往往是过度夸张的,既给别人造成心理伤害,也让自己身心疲惫。

5试图防御某种威胁可能不仅是无效的,还增加了问题模式。

6幼年时遗留下来的防御可能会促成成人后形成某种持久的关系模式和应对模式,在这些人的后半生中让他们精疲力尽

 

 

(四)自我的弱化

1)自我缺乏独立与安全感

2)自我与父母早期关系的纠结

3)自我同一性的混乱

4)自我与周围人际关系的混乱

最典型:

边缘性人格障碍,在他们内心中存在着两个自我,超于所有其他人的自我和人人都可能欺负他们的弱势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在个体身上轮流起作用。

 

六  归因模式

是个体对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归因对假设性思维的方向有重大影响。

归因方式的三个维度:

自身----他人

持久---暂时

整体---局部

 

总结:认知行为治疗把患者的认知问题分为:

1思维问题(自动性思维)。 2意象问题。 3信念问题(包括中间信念、核心信念)。    4自我的问题。      5归因模式。   6人格障碍问题(要买书看)。

 

 

 

[展开全文]
张文鹏 · 2022-12-04 · 0

六 核心信念的起源

(一)儿童期的核心情感需要是影响核心信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1对重要他人的安全依恋---接纳、安全感、稳定感

2自主性、能力和认同

3自发性和游戏

4情感表达的自由

5现实限制和自我控制---社会化,融入社会环境

1)0--3安全依恋

2)幼儿期:游戏、自我意识

3)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现象开始出现。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1权威型(推荐这种)

2专制型

3溺爱型---社会化期待弱

4忽视型

(三)不健康的核心信念的起源:父母关系,家庭氛围

jeffery E Young做出如下分析

1原生家庭不稳定、分离、冷漠

孩子:我不可爱,我被孤立,我被抛弃,我被嫌弃

2原生家庭打击孩子自信心

孩子:我无能,我不起作用

3原生家庭严厉、专制,完美主义

孩子:我是易受伤害的。

4原生家庭纵容、溺爱、缺乏引导、缺乏约束、一味的赞美彩虹屁

孩子:我比他人优越,具有特殊权利,不必遵守一般的人际互动规则。

总结:

1早期会形成某种核心信念构成了不健康的自动性思维核心基础。 早期负性成长经历---专业词汇

 有关自己的/他人的、绝对的、刻板的、广泛的关注。     “我不受别人喜欢,我比别人差;我比别人弱,我更容易受到伤害; 这个世界是危险的; 我很难有竞争力。”

[展开全文]
张文鹏 · 2022-12-04 · 0

1、放松训练

1)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先体会紧张感觉,再掌握放松训练。

2)腹式呼吸练习

2、系统脱敏疗法

1)制定问题等级sud级

心情平静-轻度恐惧-中度-重度-极度(0-100分)

(需要让患者来判定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等级)

2)门诊脱敏-实地脱敏

七、漂浮治疗

(一)定义

包含物理化学(硫酸镁、富氢水);心理(催眠,音乐,访谈);中医(按摩,经络),交叉学科

(二)历史

1977年发明,90年代胡佩诚引进,并开展相关研究。

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感觉剥夺实验,感觉隔离:感觉剥夺原本是很糟糕的,带来很强烈的刺激;但研究发现,在最初的60-90分钟内,人会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令人愉快。——出现了“限制环境刺激”的说法,有了正面意义。

(三)人性观

1、舒适:人是遗传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2、沉思:每个人都有完美的潜能

3、生活:每个人的真知来源于实践

4、学习: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是人的本能

5、本土化:操作更符合东方人的心理需求

(四)分类

小室:黑暗或昏暗的房间

漂浮:干(巨大水囊),湿

(五)心理学基础

1、隔绝外界刺激,注意力更集中在内心深处,更好的分析自己内心,了解自己的情感,动机和直觉,减轻焦虑。

2、隔绝外部刺激,获得平静、重建自我控制。

3、漂浮状态下,暗示性提高

减轻内在阻抗。

4、对刺激的饥饿状态,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引导。

5、意识高度空白,虚无,空无。进入稳定的冥想阶段。

6、右脑被开发

左:计算,抽象,语言

右:空间、情感、音乐、顿悟(创造性的瞬间)

7、增强视觉化

意象活动增多。

 

 

 

 

 

 

[展开全文]
王茹辛 · 2022-12-0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