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出三个生活中负性强化的例子。
四,逃避行为和回避行为
1,逃避:行为发生导致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的终止
2,回避: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
反应
当声音出现时,老鼠跳到另一边
后果
老师避免了点击
结果:
将来再次发生出声音时老鼠更有可能跳到另一边。
---回避。
回避要来的更早一点,更加可以提前预险。
五,条件强化刺激和非条件强化刺激
1,非条件:本能的,性,食物等;
2,条件:次级强化刺激,要后天学习的。
六,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
1,直接性:立刻发生
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一致
3,已形成事件:剥夺和其他事件(海豚是否饥饿)
4,结果的特征:因人而异
海豚表演,喂鱼的例子
军犬的训练、战士的训练、大象画画,都是这个原理
七,行为强化程序
1,固定比例:一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行为,强化后有停顿。 如发工资
2,可变比例:在不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且稳定行为,强化后无停顿。 如买彩票、赌博
3,固定间隔: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低比率行为后升高。 定期检查。
4,可变间隔:在不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中等偏低比率行为。 不定期抽查。
第五章 行为消退(让不良行为消退)
一,行为消退的定义
1,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
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
3,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反应:
某人拧紧急出口的把手
后果:
门打不开
结果:
不太可能再去开紧急出口的门了
二,消退爆发
当行为不再得到强化时,会产生如下的结果:
1,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可能暂时地增加;
2,可能发生异常行为;
3,可能发生情绪反应;
4,可能发生侵犯行为;
三,自发恢复
行为可能在停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
如无强化刺激,行为不会发生太长时间。
四,行为消退的程序性差别
行为消退的程序变化
1,行为之后正性强化刺激不再被增加;
2,行为之后负性刺激不再被减少。
行为强化
反应:孩子回家晚撒谎
后果:逃避了训斥和罚站
结果:还会因回家晚而撒谎。
行为消退:
父母及时干预,就会及时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已经有恶疾了,再用行为治疗,会较无济于事。
行为治疗的原则,要在最初,及时消退。
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领导要及时出手,制止员工的借口和不做。让其“行为消退”。
行为治疗,在家庭教育和团队管理中,都好使。
前提是,治疗师、管理者,言行一致。
六,影响行为消退的因素:
1,行为消退之前的行为强化程序(减少阻抗);
2,行为消退之后的行为强化程序(是否会自发回复)
第六章 惩罚(和强化相反的概念)
一,惩罚的定义:行为自发带来的痛苦,让其行为停止。不是人为的惩罚。承担自然而然的后果。
1,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
2,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结果;
3,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行为被弱化了);
二,惩罚举例
反应:孩子伸手摸狗
后果:狗咬了孩子
结果:孩子不太可能再把手伸过篱笆去抚摸狗。
?是什么强化了父母训斥和打孩子的行为?
1,暂时终止了孩子的行为---负性强化
看似中止了,实际是强化了。
3岁前不要打,12岁后不要打。
3-7岁,打还有用
7-11岁,偶尔有用
12岁后,不要打
三,正性惩罚
1,一个行为的发生;
2,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3,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原理:普里马克原理:当一个人被迫从事与某种高可能的行为相关的低可能的行为时,高可能的行为的行为的频率会降低。
孩子打别人,攻击(高)---老师让他坐地板(低)
四,负性惩罚
1,一个行为的发生;
2,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正性刺激的消除(如停零花钱)
3,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不同于行为消失(维持作用的强化刺激的移除,如失去关注)
五,非条件和条件惩罚因素
1非条件惩罚因素:具有生物学上意义的刺激物。如:冷、热;
2条件惩罚因素:与非条件惩罚因素或其他已经存在的惩罚因素配对的刺激物或事件。如:摇头表示“不”,罚单。
六,行为强化与惩罚
图